纵向AI -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AI检索系统和基金课题选题分析

国社科申报书开篇怎么写?一个经典范例看懂“需求论述”

大立老师
2025-07-03
5 分钟阅读, 1000

撰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书,开篇的“选题依据”部分往往最令人头疼。许多研究者习惯于夹杂着文献综述切入,但一个真正能打动评审专家的开篇,其核心并非展示你读了多少文献,而是要清晰地论述“国家为什么需要这项研究”。选题背景论述的本质,是需求论述。 这意味着,要从宏大的时代背景切入,落脚于一个紧迫的现实需求。

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经典范例,来拆解这种“需求论述”的写作逻辑。这个逻辑通常分三步走,环环相扣:

  1. 提高度:锚定国家战略。将研究问题与国家的大政方针、重要会议精神或顶层设计直接挂钩。这不仅是“贴合热点”,更是为了证明你的研究与国家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,具备宏观层面的重要性。
  2. 下判断:确立研究价值。用一句清晰、有力、不容置疑的判断句,点明你的研究课题在整个宏大叙事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性作用。例如,“A是实现B的前提与基础”,这样的表述能迅速建立起课题的理论分量。
  3. 定问题:点明学界使命。在前两步的基础上,明确指出在国家战略需求之下,当前学术界存在哪些理论空白或研究短板。由此,顺理成章地引出你的研究任务——即填补这一空白,为国家提供“决策咨询、理论支撑”。我们来看范例原文如何实践这三步:
  • 课题名称:《效率与公平相协调的初次分配公正研究》

  • 原文分析:

    初次分配公正是分配公正乃至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。(第二步:下判断) 以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和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’为标志,……分配公正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。(第一步:提高度) 在这种形势下,迫切需要学术界对初次分配公正问题进行全面、系统的总结和研究,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、理论支撑和道德辩护。(第三步:定问题)

  • 逻辑拆解:这段话的论证顺序是2-1-3,但逻辑链条非常清晰:首先用一个强有力的判断句,确立了“初次分配公正”的根本重要性。随即追溯到中央会议和党代会报告,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。最后,指明国家有此需求,但学界研究尚有不足,因此“迫切需要”本课题的研究来提供支撑。

  • 总结:这个经典的开篇,构建了一条从“国家需求”到“学术供给”的完整逻辑链。它告诉评审者:我的研究并非出于个人兴趣,而是响应时代呼唤、服务国家战略的必要之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