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向AI -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AI检索系统和基金课题选题分析

教育部人文社科的“交叉学科”,究竟在交叉什么?

大立老师
2025-07-11
5 分钟阅读, 1000

在基金申报的选项中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“交叉学科/综合研究”类别,一直像个“机会盲盒”:它似乎为创新敞开大门,但其评价标准和边界又相对模糊。这背后一个核心的障碍是,我们很难对历年的立项课题进行系统性观察——没有官方数据库,项目名单散落在官网不同角落的PDF公告里,想做点案头工作都极为费力。

然而,最近大模型技术起来以后,由海内外高校教授联合开发的这个纵向AI搜索工具,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这个AI智能体已经完成了我们过去想做却难以完成的工作:将教育部以及各个部级课题立项的零散PDF文件,全部处理、整合并构建成了一个可供AI进行语义检索的智能库。我们作为研究者,终于能越过繁琐的数据整理,直接对这个“黑箱”进行探查。回到教育部人文社科的交叉研究,当我利用纵向AI对“交叉学科”进行系统检索和分析后,一些过去的模糊认知变得清晰起来。它不仅能找到立项课题的标题,更能通过AI生成“课题解读”,一句话点明其交叉的内核。

当然,或许你认为,只是看到别人立项的教育部交叉学科课题还不足以满足选题需求,那小编还为你总结了几点申报交叉学科的选题经验。

  1. 明确交叉的层次:最受青睐的模式,是把别的学科成熟的分析方法交叉借鉴过来,解决你本学科的难题。这种“方法论迁移”只要论证扎实,就很有说服力。而涉及两个以上学科“范式”层面的宏大交叉则需慎之又慎,除非能与国家重大战略或社会发展紧密契合。
  2. 用交叉解决“小众问题”:交叉学科也为一些冷门方向提供了舞台。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,冷门问题的价值容易成为专家的质疑点,所以提前考虑好如何“向上拔高”。具体来说,就是必须论证清楚这个“小问题”在更广阔的理论图景或社会脉络中的独特价值,使其研究意义得以“升维”。
  3. 反向参考“国自然”:检索结果印证了一个流传的经验——交叉学科中有相当一部分立项带有浓厚的“国自然”色彩。许多理工科背景的学者会将国自然的本子修改后转投于此。因此,反向研究国自然近年的资助热点,对申报交叉学科极具启发。纵向AI目前也开始支持国自然课题的搜索,可以结合教育部的课题一起看,特别是管理学部、医学部、地学部这些和人文交叉相对较多的学部。

总结:报教育部人文社科的交叉学科,要多方面借鉴选题,想明白什么问题必须是通过交叉才能解决的,而不是强行的生搬硬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