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向AI -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AI检索系统和基金课题选题分析

国社科活页避坑指南:研究趋势撰写的典型问题

大立老师
2025-07-19
6 分钟阅读, 1100

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(国社科)课题申报中,研究趋势(或研究进展)的撰写是展现申报者对领域认知深度的关键环节,直接关系到专家对课题创新性与必要性的判断。然而,近期在审阅多位青年学者(“青椒”)的申报书初稿时发现,不少人要么忽视这一部分的重要性,要么虽重视却存在诸多撰写缺陷。梳理这些共性问题,能为申报者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方向。

一、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严重缺失,难以体现学术视野

优质的研究趋势撰写需包含 “综、梳、述、评” 四重维度,即综合覆盖领域成果、系统梳理研究脉络、清晰阐述核心观点、客观评价研究得失。但部分申报书仅简单罗列文献篇目,既未对重要学术流派、核心观点进行全面梳理,也未对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成果进行分类归纳、提炼批判。这种 “无述无评” 的写法,无法让专家了解申报者对领域研究现状的掌握程度,更难以凸显课题的研究基础。

二、研究现状述评偏离主题,课题必要性无从体现

这类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:一是用大量篇幅介绍与课题相关的名词概念,而非述评前人研究成果,导致研究趋势板块沦为 “概念普及”;二是述评内容笼统空泛,仅提及部分著作或论文名称,却未阐述这些成果的核心观点,更未说明其与申报者自身研究观点的关联。如此 “不对题” 的述评,无法展现现有研究的空白与不足,自然也难以论证课题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。

三、内容篇幅分配失衡,核心信息被稀释

国社科活页论证总字数要求控制在 7000 字以内,各板块篇幅需合理规划。但部分申报书在研究趋势部分,仅概念介绍就占用 2000 字,大幅挤压了研究现状述评、趋势分析的空间。这种 “本末倒置” 的安排,会让专家觉得申报者抓不住重点,无法在有限篇幅内传递关键学术信息,进而质疑其学术表达与逻辑规划能力。

四、文字表达模糊混乱,研究差异未清晰呈现

研究趋势撰写的核心目标之一,是通过阐述他人最新研究成果,明确自身课题与既有研究的差异,以此证明研究的独特价值。但部分申报书表述晦涩,既未简要提及领域内的代表作,也未概括性评介核心观点,更未系统解释 “谁在研究、研究什么、怎样研究、何种成果、研究得失”。缺乏清晰的逻辑主线与精准的表达,专家难以判断申报者的研究是否具备创新性,课题的必要性也随之大打折扣。

申报者在优化研究趋势撰写时,可借助纵向 AI(纵向AI)梳理领域研究脉络、定位核心文献,同时对照上述问题逐一核查调整。唯有确保研究现状述评全面深入、主题聚焦、篇幅合理、表达清晰,才能充分展现课题的学术价值与研究必要性,为申报成功奠定基础。